倫敦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Victoria & Albert Museum)
V&A博物館起源于“日不落帝國”時代的締造者英女王Victoria和她的丈夫Albert。它是全世界以“應用以及裝飾藝術”為主題的博物館中規模最大的一座,上至希臘羅馬時期的雕塑,中世紀宗教,下至當代服裝、建筑、平面設計等無所不包。然而它的精彩之處在于能夠以敏銳的市場嗅覺,準確地找出觀眾感興趣的題材進行策展,同時維持高水準的“品牌”形象。2003年它還被評為“歐洲最佳博物館”。
英國V&A博物館永久典藏中國設計師勞倫斯·許所設計的龍袍。該龍袍曾被范冰冰在參加戛納國際電影節時穿戴。作為世界著名的藝術博物館,V&A對范冰冰這身“戛納戰袍”垂愛有加,工作人員在得知龍袍已經被杜莎夫人蠟像館收藏,而其設計者勞倫斯·許工作室還有一件升級版龍袍之后,該館表示了收藏這件作品的強烈愿望。該作品于3月15日完成交接手續。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是美國最大的藝術博物館,初建于1872年,后又經過多次擴建,整個博物館占地面積僅為北京故宮博物院的1/9,但展出面積反而是故宮博物院的兩倍。其中服飾館(Costume Institute)堪稱世界之最,收集了4個世紀以來五大洲的各民族服裝1.5萬余件,已然成為時尚愛好者心中的圣地。
除了龐大的服飾收藏量堪稱世界之最以外,服飾部每年都會舉辦多次特展,2011年的“Alexander McQueen: Savage Beauty”展覽和2012年的“Schiaparelli and Prada: Impossible Conversations”展覽更是盛況空前,今年以中國元素為主的“中國:鏡花水月”同樣值得期待。除此之外,兩條以時尚為主題的導覽路線“Fashion in Art”和“Costume: The Art of Dress”常年帶領參觀者領略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內的館藏臻品。
巴黎加列拉宮(Palais Galliera, Museé de la Mode de la Ville de Paris)
時尚電影《穿普拉達的女魔頭》中小助理Andy身穿黑色修身禮服參加時尚派對的古堡式建筑就是知名的巴黎時尚博物館加列拉宮。這座古堡式建筑于19世紀末由加列拉(Galliera)公爵夫人所建,是全世界服裝、飾品館藏最豐富的博物館之一。它不僅反映了法國自十八世紀至今的時裝潮流及著裝習俗,更見證了時尚界各個時代的天才時尚創造者。
左:加列拉宮內重新裝修后的Grand Gallery恢復到19世紀末的原本色彩。
左:加列拉宮內重新裝修后的Grand Gallery恢復到19世紀末的原本色彩。
2015年三月,經過整修重新開幕的加列拉宮為人們帶來了時裝大師Jeanne Lanvin的首個大型回顧展。這次展覽是向法國老牌時裝屋Lanvin致敬并揭開品牌創始人的神秘面紗。Jeanne Lanvin作為巴黎高級定制時裝界最偉大的人物之一,以細致的手工藝和豐富的創造力準確捕捉了其所處的時代精神,百余件來自加列拉宮和Lanvin檔案館中的非凡藏品會一直展出至今年8月,絕對不容錯過。
右上:Jeanne Lanvin女士和她的女兒Marguerite, 1907;右中:展出的Lanvin Dress La Duse, 1925;右下:展出的Jeanne Lanvin, evening gown La Cavallini, 1925。
右上:Jeanne Lanvin女士和她的女兒Marguerite, 1907;右中:展出的Lanvin Dress La Duse, 1925;右下:展出的Jeanne Lanvin, evening gown La Cavallini, 1925。

加列拉宮之所以獨一無二,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它所展出的價值連城的展品大都來自于捐獻。旗下包含了《Vogue》、《W》和《GQ》等世界著名刊物的國際期刊出版集團康泰納仕與加列拉宮也緊密合作,不僅推出了“Papier Glacé”康泰納仕出版物攝影展,還創立了Vogue巴黎基金會。法國版《Vogue》主編Emmanuelle Alt更稱贊加列拉宮是“我們每天帶著熱情書寫的時尚界歷史的把關人”。
左:Constantin Joffé (1911-1992)的攝影作品,曾刊登在1945年9月的美國版《Vogue》上。
左:Constantin Joffé (1911-1992)的攝影作品,曾刊登在1945年9月的美國版《Vogue》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