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用了翻車的美顏濾鏡,我們用正好?
文章導讀
作為數字原住民,我們不可避免地生活在被美顏濾鏡包裹的世界里。
在顏值當道的社交媒體上,濾鏡已經成為部分人的半永久裝備。這種如今從照片到視頻都毫不費力的換臉術,卻讓不少男帥女美的明星“翻車”,平時扛得住高清鏡頭的生圖美人們一進直播間,就秒變成如流水線復刻出來的“網紅臉”。
過度磨皮后的“靚靚”袁詠儀,
是張智霖也認不出的程度。
佘詩曼面對厚重的濾鏡,
尷尬而不失禮貌地微笑并想立刻逃離。
王俊凱直言自己在網紅濾鏡里的下巴像“韓式半永久”,正值青春年華的關曉彤、吳宣儀們也逃不過美顏特效的迫害,楊丞琳更是直接喊話網紅,濾鏡別開那么大。在這些“直播翻車名場面”后,網友們紛紛評論,明星們不需要多余的美顏濾鏡,生圖狀態下就是最完美的!
曾幾何時,濾鏡曾是部分愛美人士的科技變美工具。如今,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明星美顏“翻車”片段,正是我們在經歷的一場關乎審美意識的考驗。數字時代人們“被凝視”的需求愈演愈烈,我們卻已經不再為昨日V臉、大眼、皮膚毫無瑕疵的“完美”買賬。濾鏡如同一個小世界,在數字化的加持下倒映出這個時代所需的多元審美和創造力。
今天的濾鏡技術拍了拍我,問我想要怎么拍?
濾鏡新審美,
是看上去沒有濾鏡?
當手機、社交網絡相冊傳來“歷史上的今天”,你多少都會被前濾鏡時代的后置鏡頭照片或一鍵美顏的阿寶色糖水片喚醒“黑歷史”。最初濾鏡、修圖技術尚未成熟,但追崇美的本能始終刻在我們的DNA里。自拍神器作為濾鏡的前身,是一臺能調節膚色和藝術效果、有定時自拍功能的卡片相機,在手機像素不夠高清、美顏APP還沒有流行的年代,成為一代“理財產品”。如今,手機越發高清,濾鏡產品也成為裝機必備的修圖軟件,意味著愛美人士們對即拍即傳、展示自我的需求走上新的臺階。
經歷過“非主流”年代的90后、00后,也見證了技術與互聯網的發展。如今他們逐漸掌握話語權,自我投射在社交媒體上被無限放大,新一代年輕人在海量信息的社交網絡中看得多了,更懂得分辨什么是好的、適合自己的。曾經美顏相機APP最受歡迎的功能是“大眼”、“瘦臉”、“磨皮”等,而如今原生模式大受追捧,比起失真修飾,不露痕跡的自然美才贏很大。
原生濾鏡和“假臉姐妹團”的審美病態劃清界限,背后暗含審美多元化風潮下一系列值得自我審視的問題:看上去完美無瑕是否還是我們所需的社交密碼?沒有千篇一律的美顏濾鏡加持,容貌自由就無處安放了嗎?
不少年輕人們決定走出楚門的世界,轉身投入“關濾鏡挑戰”、“原相機封神”的活動,iPhone原相機與原生濾鏡重新成為社交媒體話題的中心,關掉了過度磨皮、大眼的濾鏡,突出肌膚本身的質感與個人五官特質,十分生動美麗。就像潮流與美學總是循環往復,輕松自在的素顏感、代表真實的質感和風格化成為這個時代新的時尚,那下一個時代又會掀起什么風向標?
濾鏡2.0時代,
歡迎來到美麗新世界
自從1988年諾爾兄弟發明Photoshop以來,“P圖”就成為了人們快捷變美的有效手段。從早期人們在電腦上使用簡單濾鏡和修圖手段令照片增加質感和藝術效果,到自拍社交的發源地Instagram推出層出不窮的濾鏡選擇,那些偏色、失焦和過曝的成像特效,至今仍作為“Ins風”收割著忠實用戶。
伴隨科技的迭代,照片編輯器的功能更加精準和智能,近年流行過的人像修圖軟件Facetune、擁有眾多趣味濾鏡的Snapchat、滿足各種精準調色需求的VSCO、微笑濾鏡、漫畫濾鏡……其更新速度之快,并走向趣味和個性化,為Z世代們鋪開自由創作的土壤。
在濾鏡浪潮里成長起來的一代,也是敢于天馬行空想象又不容易滿足的一代,當曾經的濾鏡使用者變身創作者,又有哪些新火花?擁有多重身份的Z世代數字藝術家馬鳴,是時下流行AR濾鏡的創作者。她從小就熱衷使用PS創作、自拍和嘗試各種新奇濾鏡,當現成的濾鏡沒辦法再滿足她的需求時,她開始自己創作濾鏡。她將濾鏡趣味結合數字藝術,創作出富于“交互”和“體驗感”的AR濾鏡作品。
她創作的濾鏡作品從著眼五官的修飾到發揮更藝術的暢想,令使用者拋下對“完美”的精心雕琢,投身愉悅至上的色彩世界,天馬行空的創意與趣味性被無限放大。
自從三年前ins開放用戶上傳AR濾鏡作品的權限,藝術家們紛紛作為濾鏡的創作者,開發了一系列兼具科技感與藝術性的AR濾鏡。在如今越發精確的算法下,3D妝容、裝飾物以及和現實環境交互的特效都能精準地匹配用戶的五官及動作。
這款名為“Beauty3000”的AR濾鏡為面部附上猶如面膜般貼合的炫彩層,你可以360度轉動臉部,體驗絲滑濾鏡在不同角度下的幻彩高光變化,它令虛擬世界的“光澤感”肌膚有了全新定義。
當曾經使用文字、裝飾品和色彩修飾照片的非主流潮流重新回到公眾視野,你可以在線體驗到前所未有的動感樂趣。
動態上妝對AR濾鏡來說已經是十分基礎的功能,將所有大膽好玩兒的設想和場景都用在臉部,一秒拉你前往鬼魅新世界。這些AR濾鏡不斷啟發人們自由暢想,在未來的虛擬社交空間,希望自己是什么形象?
當濾鏡不僅僅局限于能夠修飾五官和具有美膚功能的工具,它隨時可以化身安迪·沃霍爾所預言“人人都能成名15分鐘”的藝術媒介。而當樂于學習和嘗試的Z世代感到不滿足,隨時都會找到自己的道路,創造屬于自己的全新形象。
元宇宙時代,
濾鏡會取代妝容嗎?
在濾鏡講究“美顏主義”的進化路上,率先被挑戰的是美妝行業。如今,無論是想快速素顏變全妝或是修改妝發細節,都能快速借助各類手機APP實現。我們不由思考,彩妝作為一門充滿樂趣的傳統手藝,會不會被濾鏡技術所取代?我們與濾鏡和創意工作相關的三位行業專家探討了這一可能性。
? 元宇宙來襲,濾鏡會取代妝容嗎?
假設未來我們能24小時穿戴上AR眼鏡,或在元宇宙沉浸式社交,生活視野里所有人都可能實現“濾鏡自由”,那么化妝和專業彩妝師會不會被數字技術徹底取代?
彩妝藝術家 Yooyo Keong Ming:
觸摸真實世界與虛擬屏幕始終有不同的感知。但不可否認的是,虛擬上妝技術、動態濾鏡的成熟讓我預感,未來彩妝師工作可能會被人工智能取代。到時候我們的工作也許將會從給人化妝轉變到給技術化妝,教人工智能理解美。
美圖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吳欣鴻:
數字技術不僅不會取代傳統化妝,在未來還能更便捷地為人們提供參考與服務。如今一部分人是從手機軟件為起點了解美妝、學習美妝的,甚至會對著虛擬妝容效果為自己上妝。而當人們出門逛街時,臉上可能已經帶著精致的彩妝,如果既不想破壞妝容,又想體驗線下的新品,那么線下虛擬試妝工具就可以滿足他們的需求,并順勢將產品推薦清單提前保存到他們手機端的購物車里。
數字藝術家 馬鳴:
我相信濾鏡是無法取代傳統彩妝的,但當濾鏡創作成為藝術品,它也許可以影響人們手中的化妝刷以及對妝容美的認知。
? 妝容審美vs濾鏡審美
大數據時代,同款妝容濾鏡和熱門妝容誰先一步誕生?它們可能是一種難舍難分的曖昧關系。
數字藝術家 馬鳴:
在國外社交媒體上有一些化妝風格,比如美唇風、高顴骨、雀斑妝等等,是什么影響了或者一定程度上讓這些風格產生并流行起來的呢?因為他們用了帶有這些元素的濾鏡,然后很多人覺得這樣很好看、很特別;而在國內的情況是,當人們用了美白、瘦臉、磨皮的濾鏡之后,大家覺得很美,自然會在化妝時也按照這樣去化妝……我覺得這種虛擬和現實的相互影響很有趣。
美圖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吳欣鴻:
我們之所以不斷精準推出用戶愛用的妝容濾鏡,主要歸功于彩妝師的專業經驗與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的有機結合。我們還會定期和用戶交流,收集和分析需求,并鼓勵用戶在美圖創意平臺這一開放的生態自己創作素材效果,并邀請藝術家和各大美院的學生參與創作,讓效果更加多元。
彩妝藝術家 Yooyo Keong Ming:
近年大家在化妝時越發注重修容,在我看來這是一股與數字化生活方式息息相關的趨勢。首先是越來越多的人熱衷于拍照上傳社交網絡,然后希望照片中的自己能看起來更加立體有型。歐美明星、網紅的示范更是為這一趨勢推波助瀾。
比如金·卡戴珊熱帶火了著重修容的濾鏡,這股風潮也影響了人們日?;瘖y的方式。但如果在現實生活中修容用力過猛,看起來是有些夸張的,我建議日常修容可以僅在局部做一點線條上的修飾,下手過重就失去了修容原本的目的。
那么,我們需要就此告別十級美顏濾鏡嗎?也許翻看過去的照片,我們仍然因如今看來已經過時的濾鏡照和假白妝容眉頭微蹙,與此同時,不斷更迭的妝容和濾鏡潮流又在熱情邀請我們前往體驗,不如偶爾拋開審美的成見,感受每一個因自信與滿足而愉悅的當下??萍荚谖磥碛謱⑷绾螢槊蕾x予更多樂趣與能量?這些答案,靜待未來。
將本文分享到
你可能還會喜歡
- 超現實幻境 Objects of Desire DVF 2023早春度假系列正式發布
- 全新GORE-TEX產品首次亮相進博會
- 早,VOGUE|王安宇,成長需要好勝心
- 福兔賀春,型格昂揚 HOGAN“H世代型格派對”亮相萬象城
- 璞履? POUR LUI正式推出全新BLACK LABEL黑標系列
- KENZO “花樣制燥”派對燃爆成都 限時花店雙城綻放 - 成都/上海
- THE HALL會館于路易威登之家成都遠洋太古里店全新啟幕
- DOVER STREET MARKET BEIJING喬遷新址盛大開幕
- VALENTINO華倫天奴全新TOILE ICONOGRAPHE V標志系列
- 最酷的姐姐就是穿著球鞋把婚結了